返回

开个脑壳儿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18章 第 18 章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    唤醒手术风险极高,但是海城医学院附属医院算是开展这项手术比较成熟的医院了,做了这么多年,术中脑死亡,还是从未有过的事情。

    病人年轻,才三十多岁,说是出室前就瞳孔散大,谁也不知道他是不是清醒着感受自己的生命在流逝,慢慢死去。

    同事和宗夏槐叹气:“神外今早为这事开了大会,也不知道他们摆不摆得平……”

    这个时候便又觉得外科势大的好处,他们负责与家属沟通的一环。与行外人沟通是件困难的事情,不仅仅在于面对的病人和家属文化水平参差不齐,更在于信任。

    能够打消病人的疑虑,取信于病人和家属,是一位外科医生的必备职业技能。

    但没有一位外科医生敢打包票说自己是“常胜将军”,所以业内有这么一句戏谑:身上没有官司的外科医生不能算作优秀的外科医生。

    纵使术前谈尽了一切风险,总有无法接受的家属“撕毁协议”,发泄自己的悲伤愤怒。

    这时候便要看外科医生“摆平”家属的能力了。

    外科的态度必须强硬,既要有实力,也要有资本。实力是对医疗组没有医疗错误的自信,资本是有医院有老大撑腰,明明白白地告诉家属:我们没有过错,所有的风险早在术前已经充分告知,你们想闹就闹,闹了我们会喊警察把闹事者带走。

    当然了,只有大医院的强势科室敢这么做。而且随着互联网的发展,动不动就“拍视频”“上热搜”,大家的腰板也挺得没有以前那么直了。

    如果事态的发展不能停在外科这里,那么其他经手过的科室也有麻烦了。

    何况,唤醒手术的成功进行和麻醉本就关系匪浅。

    同事说:“不过那天科里把宋主任从分院请过来了,他们也不敢把这事情推给宋主任的。”

    麻醉科副主任宋思礼,主做心脏麻醉,心胸外科分家后,医院为大力发展心外科,前几年“重金”从胸科医院挖来一位带头人,后建了新院区,心外科便整个挪了过去,宋主任也跟了过去。

    虽说宋主任主做心脏麻醉,但他在基层待过好几年,娴熟掌握各类麻醉,包括神外唤醒麻醉,只是他也不喜欢唤醒手术,这次如果不是实在没人,他也不会过来。

    小道消息说是大主任给了他什么好处,把他请过来的。

    同事总结说:“宋主任来做这场麻醉,肯定是比我们来做要好的。”

    宋主任年资高职称高,还有个外科大主任老婆撑腰,谁想把锅甩给他都得掂量掂量。

    宗夏槐问:“出了这样的事,他们短期内应该不会再做唤醒了吧?”

    同事摇头:“明天还有呢!”

    宗夏槐心里一沉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宗夏槐伤后第一天上班,住院总没给她排太晚的房间,五台普外,三个胆囊,两个阑尾,基本上都是一个多小时一台的手术,普外和脑外的手术间不在一个楼层,所以宗夏槐今天也没见到那个漂亮的神外小医生。

    下午的时候,住院总发第二天手术排班,又小窗她:夏夏,明天有台唤醒,你能做吗?

    宗夏槐实在不想接这个烫手山芋,住院总也心知肚明,便换了个折中的办法:那么,我让薛欣欣老师带一个基地的做,你帮帮忙,好嘛?这便是一带二,一个主麻带两个副麻,出事之后,麻醉科更加谨慎了。

    宗夏槐不好再拒绝,只能答应。

    过了一会儿,薛欣欣老师发来消息,嘱咐宗夏槐带基地医生去看唤醒病人,她第二次打了个电话过来,言语委婉:“夏槐啊,我看过这个病人病史了,才十九岁,刚上大学的年纪,我有些担心他能不能承受得住,你务必和家属还有病人本人好好谈一谈……”

    基地医生不懂,宗夏槐太明白了,哦,欣欣老师也不想做,大家都是被赶鸭子上架的。

    但是欣欣老师的担忧不无道理,十九岁,一个刚高考完刚上大学心智都未必完全成熟的学生,要他接受自己生病这个事都很困难,叫他配合做唤醒手术……

    宗夏槐叹了口气,去找主刀的名字,想看看是谁的病人。常做唤醒手术的就那两三家,其他组是绝对不碰的。

    宗夏槐看到杨主任的名字,惊讶到出声:“杨组怎么会做唤醒手术?”还是这么一个半大少年。

    旁边的基地医生懵懵懂懂,还不知道唤醒手术意味着什么,一如她当年,充满着对新领域的求知。宗夏槐十分头痛,这是老的忽悠不成,开始培养小的了。

    在去访病人的路上,宗夏槐和她的学妹说了一些注意事项,叮嘱她到时候只听不说话,学妹小鸡啄米般点头:“老师你放心!”

    宗夏槐哑然失笑:“我当年也是基地出来的,去外面转了一圈又回来了,你不用叫我老师,叫我师姐就行。”

    宗夏槐并不知道她刚回来第一周就成了麻醉科的“名人”,大家都喜欢美人,就是宗夏槐长得太冷,冰雪作肌玉为骨,下面那些比她年资更低的基地医生不敢和她搭话。


第18章 第 18 章(1/2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   《 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 》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